导师指导,考研政治复习六大误区!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网 作者: 时间:2016-07-01 11:29:45
  •     核心提示:

虽然政治是考研er们开始复习较晚的一个学科,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哦!提前对政治复习有个把握是大有裨益的,下面整理了政治学习中一些会犯的错误,小伙伴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陷阱警惕!考研政治复习六大误区!

  教材多=全面=好

  研友A的桌上永远堆着厚厚的一叠政治复习资料,从官方的大纲解析到各辅导机构的笔记、习题,只要是市面上比较热门的辅导书他都有,练习题更是几乎做遍了几个大师的《×千题》。最后考研成绩出来,A竟然只得了64分,和他巨大的精力投入相比,回报很低。

  纵观一些得分较高的同学,大部分人用的复习资料都十分简单。为什么用的书少反而考得好呢?因为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一本书看完一遍只能达到理解的程度,要真正把知识内化、吸收、运用,需要反复多遍。而每套参考教材的逻辑、习惯用语可能都不太一样,如果一本没有吃透就看下一本极有可能弄得自己思维混乱。

  其实,把一套材料看3遍的效果远好过把3套材料分别看一遍。在每一本上下很多工夫,更重要的是通过多次阅读、理解,更好地内化出书人的逻辑和语言习惯,答大题时都能为自己所用。

  试图找到“最好”的参考书

  研友B是一名典型的理科生,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哪本参考书最好?后来她听很多学长学姐都说,要学好政治一定要用最经典的“红宝书”,就也去买了一本,但是厚厚的一本书看下来枯燥乏味不说,而且对于哪里是重点毫无头绪。

  挑三拣四地寻找一本“最好”的教材没有必要。说到底,教材并没有最好,只有适不适合自己。市面上流行的教材都是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大多质量较优,虽然知识点在一些细节上可能有出入,但是绝大多数的主要知识点大多不会遗漏。

  如果真的要选书,可以在书店逛逛,把各个主流系列的参考书都翻一翻,选定一本书,然后充分地相信这套书,并坚定不移地把它吃透就可以了。

  很多过来人强调考研政治考纲的重要性,我不否定,“红宝书”自有其优点,即最全面、最权威。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事无巨细、没有重点,特别是对于没有基础的理科生来说,要自己吃透考纲就显得更加困难,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如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典型症状:翻开考纲,就两眼一抹黑),那就没必要强求非要看那一本。

每一遍复习都把书从头看到尾

  在我把“把一套材料看3遍的效果远好过把3套材料分别看一遍”的秘诀传授给研友C后,他曾向我抱怨,觉得这样来来回回地看一本书、做一本题,十分耗费时间不说,效率还很低,会的东西还是会,不会的也没有很大的提高。我问了他看书的方法后,发现他和大部分同学一样,第二遍、第三遍复习依然是把书从头看到尾,简直就是枯燥版的第一遍复习。

  我推荐C再试试我的“删减法”,几天后,他的效率果然提高了很多,也不觉得那么枯燥乏味了。其实“删减法”很简单,看书时候带支笔,把自己原来就会的东西、重点、难点等分门别类地标注一下,等第二遍复习的时候,自己原来就会的就可以“删掉”,略看甚至不看,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难点上,同时继续标注新的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和还需要第三遍强化的内容。

  这样第三遍复习的时候,再把自己已经会的内容“删去”,看不熟悉的内容。

  背大题的时候“删减法”也很好用。第一遍背的时候,把已经会的大题直接删去,第二次背的时候只重新背不会的题。这样一遍一遍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少,能更专注于薄弱的环节,不仅减少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

  搞“题海战术”,横扫几千道选择题

  研友D把市面上有名的《×千题》都买来,看完书就开始扫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选择题扫完,做历年真题的时候却发现选择题的正确率并不高。

  政治和数学一样,题海战术是下下策。一道题代表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做题的目的不是“见多识广”,而是通过做题揪出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另外,做题和看书也有共通之处,都是需要反复的。把一本题做一遍,并不能保证这些题你就都能掌握了。事实上,很多人碰上曾经做过一遍的题,还是有可能做错,这就是没有“做精”的表现。

  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从不在书上直接勾选答案,而是把答案写在白纸上,对完答案后再用彩笔在书上做错的题旁边做标记,然后仔细去看答案解析,把导致自己出错的遗漏知识点弄懂,这样才达到了做题的效果。

 大题背得越多越好

  研友E在考研的最后阶段花了很多时间背大题,每道题都几乎一字不差地背得和标准答案一样,觉得只有把所有可能见到的题都背齐了才“心安”。最后虽然政治过线了,但由于最后阶段花费在政治大题上的时间过多,专业课反而没有考出理想成绩。

  稍作留心就会发现,各色参考书出的大题从量上来看虽然多,但是相似度非常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把手上的大题稍作“合并同类项”。看到一道题时,先花几秒钟思考一下背后是要考哪一块知识点,只要背一道题,其他考同类知识点的大题基本使用这道题答案的主体,再结合那道题自身的特色稍作修改就可以了。

  比如,2012年考研前各参考书关于“信义兄弟”的题非常多,因为这是前一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还被拍成了电影。但是不管怎么考,涉及的知识点都是诚信,没有必要把每本参考书上的答案都背一遍。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只以某本参考书的答题逻辑为主,不会因为混背了各家之言而扰乱自己的思路。

  不过,观察一下历年真题就知道,并不是所有大题都能很好地对应一块或两块书上的知识点,尤其是时事政治的部分,这对于平时不太关注政治的女生或理科生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难题。

  其实多看一些大题就会发现,政治题的答题思路是很像的,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其逻辑结构都是有据可循的。比如,哲学大题,答题时首先写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内容,然后用具体的一个规律去分析,然后根据实际的题目去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尽量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做答。

  只要善于总结,记一些关键词,再结合一些背过的知识点用政治术语套进去,就八九不离十了。

  综上所述,不要怕大题,更无需把每一道题的答案都原封不动地背下来。多总结、多思考,整合知识点、梳理答题逻辑,就算是碰到完全没见过的题也可以镇定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应对,是谓“以不变应万变”。

  快=好,和研友比进度

  某位仁兄偶然和周围的研友聊天时发现自己的进度比别人慢了些,自己第一遍还没复习完,周围的很多同学已经进行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复习了。于是心里很着急,连着两周连习惯的午觉都放弃了,加班加点地赶进度。结果因为休息不够,过度疲劳,第三周就病倒了,几天之后方才好转。

  这位仁兄就是曾经的我。这也是最多人容易陷入的误区:根据别人的经验盲目地给自己定计划。

  我在生病的那几天思考了一下,我速度比别人慢是因为我看书比较细致,并且边看书边做题总结,而有些同学是只看了书,还没有做题。其实根据我自己科学制定的每日计划,是可以按时完成阶段目标的,所以完全没必要着急。因为看书细致,我一遍复习的效果应该比大部分同学都要好一些,甚至一遍的效果相当于有的同学的两遍。

  想明白后,我就慢慢调整好了心态,重新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继续后面的复习了。最后我也的确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复习,并没有因为一时的进度落后而影响成绩。

  盲目地追赶别人的进度十分危险,不仅会破坏自己的复习节奏、甚至可能由于基础没打扎实而使后面阶段的复习更加困难。时刻牢记,复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学懂,进度上只要保证在正式考研之前能完成每一阶段的复习就可以了,在这个前提下,“保质”永远是最关键的。

  相对于英语、数学、专业课,政治往往是大家开始得比较晚的学科。但小伙伴们要尽早开启考研政治的复习,因为打下扎实的基础会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关信息
    无相关信息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