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考研政治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来源:中国研招信息网www.eduyz.net 作者:万学海文  时间:2012-12-18 10:57:12
  •     核心提示:
 2013考研政治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应遵循的基本方针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二)人民民主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第一,性质相同。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3.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比较广泛。

  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制度(易考分析题)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根本不同。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在我国,人民内部虽然还存在各种复杂的矛盾,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民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权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我国国情。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保证了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同时又相互制约,维持权力均衡。这种制度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但这种制度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私有制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国家性质、阶级关系和政党制度相适应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发展(易考分析题)

  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职权;立法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4.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易考分析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措施,这就是: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但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4.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新任务,这就是: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

  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

  第一,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的具体表现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执政党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

  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第三,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3.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权利

  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基层民主的内涵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社会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

  基层民主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实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有三个要点: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第三,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2.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4.加强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

  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八)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入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

  第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news


  • 地图
  • 中国考研网论坛
中国研招信息网